首页

女王视频在线

时间:2025-05-23 09:57:56 作者:司法部: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已为企业挽回损失9881.35万元 浏览量:12801

  【光明论坛】

  作者:张卫国(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党委书记)

  日前,伴随清华大学原创话剧《马兰花开》第100场公演在国家大剧院举行,2024年“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宣传工程”演出季正式拉开帷幕。由中国科协等共同实施的“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宣传工程”项目支持青年学生创排科学家主题剧目,以校友演校友、学弟演学长的方式,深入理解和感受科学大师的崇高精神。10余年来,一批精品舞台艺术作品接连涌现,在广大师生心中厚植家国情怀,成为文化育人的生动实践。

  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前沿阵地,高校承载着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重要使命,应自觉担当、走在前列,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汇聚培育时代新人的文化力量。

  坚守文化立场,在价值引领中保持定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其中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在今天仍有着蓬勃的文化生命力和重要的时代价值。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要求我们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高校应发挥自身文化优势,挖掘和阐发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给学生讲清楚中华文化的历史脉络,引导学生充分感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文化底蕴和真理价值,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鼓励他们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赓续历史文脉。

  坚定文化自信,在铸魂育人中激发活力。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只有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保有坚守的定力、鼓起奋发的勇气、焕发创造的活力。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史校情、校风学风、校园活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师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引导学生树立自觉自信、自立自强的文化主体意识,需要创新文化育人模式,立足教育规律和当下学生特点,因时因势创新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以丰富的文化内容教育人、培养人、熏陶人、感染人,引导广大青年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理认识与情感认同,增强文化育人实效。比如,深挖农学中的农耕文化、工程学中的工匠文化、医学中的中医文化等,依托专业课程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浸润和滋养。再比如,依托学校校史馆、博物馆、特色文化场馆等文化资源,搭建学校与社会、小课堂与大课堂、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文化育人“同心桥”,在学术活动、志愿服务活动、节庆活动中注重营造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文化参与和创造中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创新活力。

  坚持文化交融,在创新互鉴中凝聚合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需要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贯通古今、融通中外,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在与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博采众长、美美与共。高校是国际交流合作的前沿,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校要切实承担起融通中外文化的使命,立足自身学科优势和地域优势,不断拓展文化创新的国际视野,主动利用并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平台,广泛开展交流合作,打造国家文化交流合作品牌。适应数字化传播趋势,丰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媒介载体,引导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自觉做文明交流互鉴的践行者、推动者,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光明日报)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团结奋斗,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博物馆热”正持续升温。最新的例证是,全新亮相的殷墟博物馆新馆甫一开馆就受到瞩目,开馆首日即迎来观众近5000人次,多个馆藏文物成新晋“顶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如何延续“博物馆热”,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更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

珠江委发布《2023年珠江片水资源公报》

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大实践,也是我国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的重要抓手。首批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设立以来,保护格局、保护水平、保护能力等方面进展明显、成效显著。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相关情况。

给足干部“安全感” 浙江激励干部大胆开拓、担当作为

两宋文化奠定了杭州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基础,形成了杭州独特的城市生活气质。如何让千年宋韵“流动”起来、“传承”下去,让宋韵文化在杭州实现活态传承和活化利用,是民革党员、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林航思考的重点。

未来城市研讨会在穗举行:以人为本 数智化赋能美好生活

擎着长竹竿,来自俄罗斯的Ekaterina用网兜摘下了当天最大的一个柿子,这是她第一次看到柿子树。“我很喜欢这个活动,虽然竹竿很重,但是我和另一名女生一起摘下了柿子。这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交流机会,让我们了解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共性,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亲身体验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化。”Ekaterina说。“我也会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让更多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河南“新春暖心包”独具文化味 温暖十余国海外侨胞

从1月下旬至4月上旬,广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2024年“南粤春暖”行动,提供包车专列、供需对接、就业帮扶、用工保障等系列服务。广东各地将分类组织多种形式的招聘活动2000场以上,把招聘会办到务工人员集聚地、交通枢纽地、劳务输出地,实现“周周有招聘、送岗到身边”。(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